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雄安民众话“未来”:参与一场时代的巨变

2019年01月20日 17:07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 大 ↓ 小
图为市民服务中心内,一辆行驶中的无人车。中新社记者
    图为市民服务中心内,一辆行驶中的无人车。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中新社雄安1月20日电 题:雄安民众话“未来”:参与一场时代的巨变

  中新社记者 鲁达 崔涛

  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近两年的时间里,承载“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描绘出怎样的蓝图?中新社记者探访河北雄安新区,感受这里的人和事。

  “小镇青年”的幸运感

  出生于1990年的夏英明形容自己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幸运”。

  夏英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容城“小镇青年”,2012年毕业于石家庄一所普通院校的他并不愿意回家乡工作。在夏英明看来,家乡是一座华北平原的小县城,没有什么好的就业机会。

  毕业后,夏英明去了北京,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成为一名“北漂”。

  2017年4月1日,中国官媒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得知此事的夏英明兴奋得难以入眠,他的家乡从此比肩深圳、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发再出发的新地标。

  2018年7月,正寻找回家工作机会的夏英明接到猎头的电话,对方称,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招聘Apollo无人车运营师,希望他能参加面试。经过多轮面试,他顺利入职。

  目前,夏英明的工作是配合同事测试无人车,对车辆软硬件进行维护保养,制定运营方案、策略,并组织实施。

  “在未来,我要努力成为家乡巨变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夏英明说。

  建设者的责任感

  临近春节,穿着厚厚的冬衣,带着安全帽的马宝成还在对纳污坑塘进行巡查。

  马宝成是中铁雄安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负责人,从2017年4月7日开始,他就被公司派往雄安新区工作。

  2018年6月,作为雄安新区生态环保类工程的建设者,他参与了雄县36个纳污坑塘的治理。

  据马宝成介绍,这些纳污坑塘存在时间长达30年,坑塘内污水横流,堆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马宝成表示,36个坑塘涉及4个乡镇,27个自然村,全部巡查完,最快需要三天时间,除去开车,每天都要步行十多公里。

  “像着了魔一样,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些坑塘。每天忙到晚上12点,凌晨3点就又醒了,根本睡不着。”马宝成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如今,马宝成指着手机上一张张风景优美如画的照片自豪地表示,通过微纳米曝气、大数据实时监控等技术,原来污染严重的纳污坑塘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池水清澈见底,还有水鸟在其中徜徉。每个坑塘还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这个坑塘的“前世今生”。

  创业者的机遇感

  崔志磊是中建五局派驻雄安的一名负责人,最近几天,他一直在雄安、天津、北京三地奔波。

  崔志磊表示,雄安新区是一座创新之城,用旧的建设模式和投资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寻找新的建设和投资模式,才能抓住建设雄安新区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黄宇红是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在她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她所在的通信企业在雄安实现了NB-IoT网络全覆盖、5G演示网络重点区域覆盖,“千兆入户、万兆入企”接入能力在重点区域初步形成。未来还将抓住历史机遇,部署最新的5G设施,助力打造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完)

【编辑:黄菁】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