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人

吉国华人的中国情结:海外生活57年 送子孙重返中国

2019年11月13日 17:09 稿件来源:欧联网

【字体:↑ 大 ↓ 小
吉国华人的中国情结:海外生活57年送子孙重返中国
    图为屈振武(左2)一家庆祝重孙满周岁留念。(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

  欧联网11月13日电 据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报道,千百年前,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将中亚国家和中国连接在一起,也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民连接在一起,他们在交流交往中建立了友谊、促进了商贸、沟通了文化,让“古丝绸之路”变得绚丽多彩。随着“一带一路”愿景的提出,这条连接东西方国家的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重现辉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奋斗在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如这条光彩之路上的萤萤火光,照亮自己,点亮未来。

  四世同堂 57年的风雨故事

  走进吉国老华人屈振武家的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可容纳20余人的长桌。现年76岁的他有3个子女,10个孙子孙女和4个重孙。屈振武一家是多国籍、多民族家庭的代表,家庭成员分别来自中国、英国、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和哈萨克斯坦,民族涵盖汉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等。虽然部分家庭成员远在德国、中国和俄罗斯,但每逢节假日,屈振武家的长桌前都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亲人。

  据屈振武介绍,他194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高一时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随后来到新疆塔城打工挣钱,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屈振武从新疆来到了哈萨克斯坦,如今,他已经在国外生活57年。

  到哈萨克斯坦后,屈振武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并在那里从事苦力劳动,一心想到城里继续完成学业的屈振武带着三个月的工资和几个朋友逃出了农村,经过与警察争执、爬上飞机机翼等多次用生命做赌注的冒险,一名飞行员最终答应将他们送往城市。

  到达城市后,屈振武在一家水泥厂工作,工厂的画工发现了他的绘画才能,于是,名义上的钳工屈振武一直从事着是美术工作。

  吉尔吉斯斯坦:梦想开始的地方

  1965年,屈振武年与中俄混血的妻子宗玉芳喜结连理。婚后,政府给他们分了一块地,靠着勤劳的双手,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就在临时居住的草房旁修建新房。

  宗玉芳说,从房子的地基到每一块砖,到家里的电灯、电暖气等所有设施,都是他们夫妻俩一点一点地亲手安装完成,丈夫的工资用来购买修房所需的材料,她的工资则用来维持家庭开支。

  屈振武一家从哈萨克斯坦搬迁至吉尔吉斯斯坦。屈振武说,吉气候环境好,可以种很多蔬菜,这里中国人多,东干人也多,中国味很浓。到达吉后,他继续当画工,也在学校当美术制图老师,妻子在摄影联社担任总会计。

  屈振武夫妇靠自己的双手和业余时间,按照哈国的房屋设计,在吉又修建了一套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房子。

  从此,屈振武一家人就在吉定居下来,并开始繁衍生息。

  活到老 学到老

  屈振武一直为自己没能读完高中考上大学而感到遗憾。他说,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4岁,而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家中6个孩子,他排老4。高一时,他因为学费问题被迫辍学,愤然离开老家长沙,并辗转到新疆塔城,最后到达苏联。

  为了完成自己的读书梦,屈振武写信给莫斯科的中国书店,并通过邮局汇款,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汉俄双解辞典,他白天工作,晚上自学俄语。从1968年起,他陆续上完俄语夜校,完成了8-11年级的俄语课程。

  夜校毕业后,他还考上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师范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习。1974年,屈振武考取了莫斯科艺术函授大学,通过来往书信的形式,与远在莫斯科的导师交流想法,邮寄绘画作品。

  如今的屈振武正在撰写自己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宗玉芳说,丈夫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从认识他至今,他从未停止过学习。

  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孩子们中国情结

  屈振武说,虽然身在国外,但他一直关注着中国,每天看中国频道,了解中国的变化,经常到中国出差、探亲,也通过电脑和手机与初中、高中同学聊天。“我们分别的时候才15-16岁,现在都是一个个老头老太太了,但我们经常通过微信语音和视频聊天,分别几十年后我们依然很亲切。”他说。

  屈振武说,正是因为他年轻时白天忙着工作,晚上忙着学习,对孩子和孙子们的汉语教育没有重视,导致他们几乎不会说中文。为了加深家人的中国印象,近10年来,屈振武花光了所有积蓄,先后多次利用寒暑假时间带着儿媳、孙子、孙女去中国探亲。还自费让孙子到上海参加文艺比赛。

  他说,中国之行对家人们的感触很深,影响很大。目前,他的一对龙凤胎孙子正在中国当国标舞教练,一个孙女在兰州留学,另一个孙子已经在广东安家。他常对家人说:“既然到了中国,也喜欢上了中国,那就不要回来了,因为那里才是你们真正的祖国,真正的家和根。”

  屈振武不仅自己爱学习,也非常希望孙子们都能完成学业,并接受中国教育。他说,他从小就有收集邮票和硬币的爱好,他计划把自己多年来的收藏品都换成钱,供孙子们读书,到中国留学。

  他说:“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铭记他们身上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的血。”(雪源)

【编辑:吴思佳】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